全国免费电话:
13924613398

开云电竞

保鲜技术新突破 荔枝楼有新盖法

  3月27日至4月1日,记者在柏桥村连续蹲点采访,一串串的荔枝小青果挂满枝头。此时的柏桥村,明显地忙碌起来。电商“备战”、物流布点、产业链延伸;“信”字号培训、保鲜新技术攻关;新荔枝楼施工忙,民宿开了一家又一家。荔枝季日近,村子里一天比一天热闹了。

  “还有两个月荔枝就上市了。大家摩拳擦掌,今年一定要在荔枝销售季大干一场,全力以赴助荔农增收!”荔枝树尚在开花季,当地的经销商已经在预售荔枝了。

  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柏桥村,是当地荔枝鲜果销售主力军之一。连日来,该公司CEO何达为正忙着和各地经销商洽谈荔枝订购的事。3月27日,记者在公司见到他时,还有几拨客人预约跟他会面。“前段时间到各大城市拜访客户,这几日才回来。早日确定销量,心里更踏实。”他说。

  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荔枝对于保鲜要求极高,每年的荔枝销售就是决定荔农全年收益的一场硬仗。

  记者在柏桥村蹲点走访发现,在荔枝上市之前,像何达为这样的众多经销商就开始排兵布阵,与省内外同行联系,储备更多的冷链车等物流运输的“粮草”,确保荔枝一上市,就能一刻不耽误地配送到省内外市场。

  “目前已接到上海经销商的第一笔订单,共5万箱25万斤荔枝,取得‘开门红’!”何达为说。

  柏桥村内,成片的荔枝林正处花期,吸引蜜蜂辛勤采蜜。当地的果商也如同勤劳的蜜蜂,围着产地转。

  “今年是小年,从开花情况就可以看出来,产量比不上去年。”何达为说。以产定销,这是果商常用的销售策略。他们近期频繁到荔枝园和荔农一起测算荔枝产量,同时制定今年的销售计划。

  小年有小年的打法。小年产量低、荔枝价格高,销售时更要保障荔枝的品质,让我们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。

  目前,荔枝销售主要有两种模式。一种是走量,荔枝采摘后不分拣、不分级,成批售卖,价格相比来说较低,称“卖统货”;另一种注重品质,荔枝根据品相、糖度等分等级,挑出好果小包装销售,单价相比来说较高,称“卖高台货”。

  为提高单价,丰盛公司一直“卖高台货”,目标市场主要在省外。今年是小年,走品质路线、“卖高台货”也更符合市场行情。

  丰盛公司目前与湖南、浙江、上海、北京等7个省市的鲜果经销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。公司先在根子镇产地收购鲜荔枝,经过降温保鲜、分拣包装后,再全程冷链运送至外省。

  “我们对鲜果采摘有要求,不要隔夜果,必须是当天早上摘的,中午包装好后马上冷链物流发出去。”何达为说。

  目前,通过冷链车,根子镇的荔枝能够当天送到湖南等周边省份,浙江、上海等长三角市场能在1天内送达,北方省市可以在30小时左右送到。如果加急,走航空运输均能当天送到。

  运送到当地市场后,消费者能够最终靠线上平台、社区团购,以及商超、水果店等渠道购买到根子镇的新鲜荔枝。

  “高州荔枝名气越来越响,省外经销商对今年荔枝销售很有信心!”何达为高兴地说。

  高州荔枝的销售,除了有一群像何达为这样拼搏的销售达人之外,还依靠当地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的有力支撑。

  走在根子镇柏桥村等荔枝产区,路口处有田间小站,方便荔枝采摘后第一时间降温保鲜;在村里马路两旁,分布着中国邮政等公司;当地还有大大小小的经销商自建冷库、购买了冷链车……

  不少经销商表示,在根子镇乃至高州,冷链物流很完善,这是荔枝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制胜法宝。

  以建冷库为例,冷库制冷需要更高电压的三相电供电,与民用的220伏交流电不同。当地镇政府协调供电部门专门搭建三相电线路,支持冷库建设。

  “从包茂高速出口下来,到柏桥等荔枝核心产区村,都是七八米宽的大路,两辆货车可以会车。在荔枝园内,生产路也有三四米宽,货车可直接进园收果。”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说。

  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完善的软硬件配套,让茂名高州的千年网红佳果延续传奇、继续领“鲜”。

  “高州因荔而美、因荔而兴,在省、市的关心之下,未来还会更美好!”当地干部群众对荔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
  3月28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茂名市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培训课在柏桥讲堂举行。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茂名“信”字号荔枝相关标准时说:“相关指标高于国家标准、与大湾区标准接轨,体现了茂名荔枝的高品质。”

  “以后,打上‘信’字号公用品牌,将是高品质荔枝的保证。荔枝不仅能卖上好价钱,也更受市场认可!”一些荔枝种植户和经销商们信心倍增,他们表示要全力种好荔枝、提升质量,借着“信”字号品牌的东风,将荔枝产业进一步做强。

  茂名荔枝名气慢慢的变大,荔枝鲜果如何在众多产地、不同品种的荔枝中脱颖而出?这是众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。

  去年底,茂名提出全力打造具有茂名属性、代表诚信品质的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,推动茂名优质农产品更好“走出去”,让我们消费者买得更放心。

  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的推出,让不少荔枝人看到了茂名荔枝向上破圈、一直在升级的新路径。

  位于柏桥村的丰盛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荔枝销售和深加工,公司销售的鲜荔枝需先拣果再以小包装售卖,严把品质关,售价也相比来说较高,公司顺势打出了“桂康一号”的品牌。

  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在茂名市推开后,丰盛食品积极做出响应,申请使用该标识。经过现场核查、产品抽检、公示等环节,公司的“桂康一号”荔枝成为2024年首批获得茂名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的产品之一。

  “一定要朝着绿色、健康的方向发展。近年来,公司坚持走品质和品牌之路,销售额稳中有升,价格也卖得好。成为‘信’字号产品,将有利于我们的荔枝进一步开拓市场。”公司负责人说。

  在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培训课上,来自高州的丰盛食品、果乡集团、强牌果品等荔枝企业参会。企业负责人都表示,将按照“信”字号的标准,在种、收、选、运等环节把好关,让更多人吃上茂名的好荔枝。

  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是一个体系,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制定、统一的包装标识、产品追溯系统,以及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等。

  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茂名“信”字号荔枝产品质量标准已制定好,即将公布。该标准将在感官指标、质量指标、安全指标等方面,给出茂名“信”字号荔枝的标准。如质量指标之一的可溶性固形物(衡量果实品质和成熟度)高于茂名市区域标准要求,安全指标(包括农残等)高于国家规定要求,全面对标大湾区标准。

  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根据相关要求,“信”字号产品包装上将印(贴)上“两标”“一码”“一证”,即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商标和企业品牌商标、农产品品控溯源二维码或食品品控溯源二维码、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或食品产品合格证,并把“一单”即企业产品检验报告单录入品控溯源系统且打印附在产品包装上,“这样子就能够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,品质有保证”。

  为支持“信”字号农产品销售,茂名市也拿出实招。据介绍,茂名市供销社将在茂名市中心和广州市开设“信”字号农产品旗舰店,加大线下推广。与此同时,茂名优质农产品云端博览会“信”字号产品专区也已经上线,可供全国网友线上下单。

  建立标准、严格把关、统一标识、全程可溯源、推广……能预见的是,茂名“信”字号公用品牌建设的系列组合拳,必将助力茂名荔枝产业升级、实“荔”出圈。

  “荔枝常温保鲜7—9天,低温保鲜可达40天,平均一斤荔枝智能气调保鲜膜成本几毛钱。”话音刚落,会议室里就炸开了锅。

  说话者是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肖凯军。3月29日上午,一场荔枝保鲜产业人才交流座谈会在柏桥村举办,在座的有技术专家团队、当地荔枝企业、种植大户,还有茂名、高州两级相关职能部门代表。

  实验室研发出荔枝保鲜技术,与荔枝种植、销售一线的人群接触那一刻,令人倍感振奋。“要是这项技术能在市场成功应用,那茂名荔枝全球卖都不是问题!”荔枝企业和荔枝大户代表七嘴八舌议论起来,越说越激动。

  “20多年来,啥保鲜技术都试过,冰袋、干冰、冻眠技术……尝试的不少,最终又用回最传统的保鲜办法寄荔枝。”名园农业总经理张先儒率先打破局面,直接说出荔农多年的心头痛——亟须技术创新突破保鲜瓶颈。

  荔枝有“离树一日色变、二日香变、三日味变”的说法。“现在荔枝保鲜常见5—7天,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中长期保鲜效果不理想,长途运送过程中损耗很大。”高州荔枝产业链党委书记何以锋补充道。

  去年以来,省、市、县牢记“荔枝产业要发展,不解决保鲜问题不行”的殷切嘱托,多方合力推进荔枝保鲜科研攻关工作。肖凯军团队便是科研攻关大军的其中一员,他们去年从海南、广东到云南、广西、四川,从荔枝早熟区到晚熟区进行实验。

  肖凯军一边展示PPT,一边讲解,“我们带着用气调保鲜袋和纳米袋装的荔枝作对比,搭乘高铁、坐车来模拟荔枝运送过程,就带着荔枝跟我走7天,回来后又放在实验室,放了两三天。”肖凯军认为,从试验效果看气调保鲜袋是比较理想的。

  肖凯军展示的气调保鲜实验显示,取出低温冷藏库中贮藏25天的荔枝。经微纳米气泡水、气调包装等处理后,贮藏在4环境,模拟售卖流程,荔枝有效存储期达40天。

  “荔枝气调保鲜技术就是让活跃度比较高的荔枝处于一个低温、恒定湿度的环境,控制代谢和微生物。通过调节气体成分,降低荔枝呼吸强度防止催熟。”肖凯军进一步解释,“荔枝就像新生儿一样,如果过于活跃就容易干耗,也不能过于厌氧,缺少呼吸就容易衰亡。”

  如此,解决荔枝储存保鲜,就是给荔枝创造最佳的存储条件、最低呼吸强度,设计微环境调控,延长荔枝保质期。

  荔枝之乡的人民群众对荔枝保鲜的追求从未停下步伐。经过长期努力,目前技术可实现荔枝采后损耗率降低50%以上,国内电商鲜荔枝货架期延长5—7天,出口鲜荔枝货架期延长至15—20天。但市场潜力激发着荔农们对保鲜更高的需求。

  “去年,我们也请技术团队做过实验,50吨荔枝短期保鲜效果明显,但储存一个月就逐渐腐烂了。”何以锋道出了其中的艰辛。

  “那这种保鲜袋成本很高吧,我们面向消费市场也要考虑性价比,太贵了怕成本太高。”

  “从去年试验的情况看,一斤荔枝气调保鲜袋是几毛钱成本。”专家团队说:“保鲜袋可根据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进行定制。能做成5斤、10斤装的在门店边试验边推广。”

  “只要保鲜效果好,价格是可接受的,希望能试验推广成功。”张先儒对新技术充满期待。

  科学研究不会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。荔枝保鲜的难,存在于荔枝育种、采摘、贮运的所有的环节,单一技术自然很难完全解决保鲜问题,甚至不同品种的荔枝保鲜方法也不一样。在市场需求、政府推动的当下,荔枝保鲜攻关技术成果还将源源不断涌现。

  “在茂名市委组织部支持下,我们获批了高州市荔枝保鲜产业人才振兴项目,并成立工作专班,为行业和专家搭建平台,攻关荔枝保鲜难题,助推荔枝‘土特产’走向全球。”高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叶理论在座谈中说。

  4月1日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柏桥村,6800亩荔枝花海泛着金光,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浮现在林海中,一幅岭南乡村的画卷调亮了色彩。

  上午9时,阳光燥热了一些。何耀在村口杂货铺买了两把拖把匆匆往自家工地赶,“今天把外墙玻璃窗擦洗一遍。选了个好日子,5月20日争取开业。”

  何耀的房子三层半高,外墙装修接近尾声,又将是一间民宿。岭南现代风格与村中的统一风貌相得益彰,独特的线条和几何图案设计,又为其增添了一抹时尚感。

  “我们这是新荔枝楼!”何耀言语中带着几分自豪,“过去,柏桥人致富盖新楼,户户各展风骚。现在,我们整村塑新貌,白墙黛瓦岭,村子有了精气神。”

  驾车驶过柏桥广场,顺着新铺的柏油路缓缓下坡,很快就到了何耀的新居。一块蓝色告示牌立在外头,告示建房各项信息。

  “队长,拖把到了!”何耀朝着楼上喊了一声。施工队队长应声下楼,安排工人清洗外墙,嘱咐他们“注意安全喽”。

  原来,茂名自2021年来推行农村建房“二十四字”工作机制。内容一共24个字,即“一户一宅、建新拆旧、带图审批、现场办公、管好工匠、管住材料”。

  如今,农房风貌管控从顶层设计落地镇村,内化为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。“建房有口诀,从规划到施工,每一步都严格遵循规定。”何耀把市里的大政策唤为口诀,“在审批阶段就定好了材料供应方和施工队,都是有资质的,放心又省心!”

  施工过程中,镇村两级监督责任人定期巡查,检查工程质量和安全。工程完工后,还需经过联合验收,才能办理后续手续。“农村建房的前、中、后全链条管控,串联起规划、材料、工匠等关键要素,让建房管理无死角,安全有保障,村民更省心。”邓林生说。邓林生是村子里的土地协管员,每天必到何耀家巡查“打卡”。

  “二十四字”工作机制不仅仅管房子怎么盖,还塑造村子的新风貌。在职能部门指导下,各村结合自己特色和村民意愿做好风格规划,发布《农房设计图集》,把“新房怎么建”列入村规民约管理,盖新房与塑新貌相得益彰。

  站在何耀新居顶层露台望去,荔枝林围着的村子,既有白墙黛瓦的崭新楼房,也有富有年代感的老洋房。

  “那就是过去的荔枝楼,在当年可是最时髦的。”何耀指着朱红色琉璃瓦屋顶的老洋房说。

  柏桥村以种植荔枝闻名,6800亩的荔枝林是村民的财富之源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随着高州“三高”农业的兴起,柏桥荔枝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村民们早早步入小康。

  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,柏桥村迎来了建房热潮。摘完荔枝后,工匠们便进驻,一年一层,泥砖房和平房逐渐被风格多样的小洋楼取代。因荔而兴、因荔而富,人们将这些农房亲切地称为“荔枝楼”。

  何耀家也不例外。1992年,他用卖荔枝赚来的10万元推倒了旧居,建起了自家的荔枝楼。“92年建主体,93年装修,94年我们就住进了新房。”进宅那年,何耀才28岁。如今30年过去,58岁的何耀即将迎来他的新荔枝楼,他决定办一家民宿,开启新的创业之旅。

  他的新荔枝楼依照村里统一的岭南风格规划,采用现代设计元素,增设电梯。每层都配有阳台和露台,房间内设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,既现代又温馨。

  “新荔枝楼可不再是各展风骚了。”何耀说,“这几年,村里统一推行白墙黛瓦的岭南风格,大批老荔枝楼对外立面做改造,穿起新衣裳。还有不少开始拆旧建新,柏桥村也成岭南风格的美丽乡村典范。”

  荔枝楼曾是荔乡人民勤劳致富的体现,如今有了新盖法,承载着新使命,见证着柏桥向现代化新乡村蝶变。